了解AI眼镜2025年市场现状

AI眼镜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市场参与者和新品层出不穷。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行业的核心现状。

维度核心特征具体表现与数据
市场阶段从“尝鲜”走向“常用”的爆发元年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406.5万台,同比增长64.2%;中国市场增速全球领先。业内普遍将2025年称为“AI眼镜元年”。
竞争格局“百镜大战”,巨头混战互联网巨头(Meta、阿里、小米)、创业公司(雷鸟、影目)、产业链巨头(歌尔、立讯)纷纷入局,竞争白热化。
产品功能实用化探索,但尚未成熟核心功能:实时翻译、视觉识别、近眼导航、语音助手等。面临重量、续航、显示的“不可能三角”挑战,距离“真智能”尚有差距。
技术路径AI大模型+AR显示融合AI大模型提供对话与识别能力;AR技术(如光波导)实现信息叠加显示。Meta等公司开始探索肌电手环等新交互方式。

科技公司产品发布动态

2025年,特别是下半年,各大科技公司密集发布了AI眼镜产品,形成了“百镜大战”的格局。

  • 国际巨头Meta是积极的推动者,在2025年9月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了带显示屏的新款Ray-Ban Meta智能眼镜和Oakley Meta Vanguard运动AI眼镜。有消息称,苹果公司也暂缓了其他项目,优先研发智能眼镜,可能于明年年底发布。
  • 国内主要玩家
    • 阿里巴巴:其首款自研的夸克AI眼镜于10月24日正式开售,深度整合了淘宝、高德、支付宝等阿里生态应用。
    • 小米:于6月发布首款AI眼镜,强调其作为“下一代个人智能设备”的定位,并接入小米智能生态。
    • 百度:旗下小度AI眼镜计划在11月的百度世界2025大会上正式发布。
    • 联想:在10月底发布了M1/M1 Pro和V1系列AI眼镜,聚焦翻译和提词等商务办公场景。
    • 其他厂商:如雷鸟创新、影目科技等创业公司也在10月发布了新一代产品。

市场销售表现

AI眼镜的市场销售在2025年呈现出爆发态势,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,都实现了高速增长。

  • 全球市场:根据IDC数据,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406.5万台,同比增长64.2%。预计到2029年,全球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。
  • 中国市场: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迅猛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智能眼镜的出货量突破100万台,占据全球近四分之一份额,全年增速预计将超过120%。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5.6%,位居全球首位。
  • 销售热点:阿里的夸克AI眼镜开售7小时便冲至天猫智能眼镜品类第二。小米AI眼镜在京东平台上市半个月销量即突破3万单。这反映出市场对头部科技品牌推出的新品抱有极高热情。

国内核心受益上市公司

AI眼镜产业的繁荣,带动了上下游一系列上市公司的发展。我们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梳理这些核心受益公司。

  • 整机代工与关键零部件
    • 立讯精密:作为消费电子制造龙头,公司深度布局AI眼镜的零组件和整机业务,约有三分之一的市场品类由其提供支持或服务。
    • 领益智造: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组件,2024年在AI眼镜及XR设备领域的收入已达40.41亿元,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供应商。
  • 核心硬件与技术支持
    • 歌尔股份:长期为国际品牌提供硬件代工,在声学、光学领域有深厚积累,并战略投资了上游镜片企业。
    • 瑞芯微全志科技等:主营业务为芯片设计,其低功耗芯片方案是AI眼镜等终端产品的关键。
  • 显示与光学元件
    • 韦尔股份:其图像传感器和LCOS(硅基液晶)微显示产品,是实现AR功能的核心元器件之一。
  • 天线与射频组件
    • 硕贝德:公司表示其智能穿戴天线等产品与国内知名AI眼镜客户的合作已在2025年第三季度进入量产阶段,带动业绩大幅增长。

总结与展望

总体来看,AI眼镜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期,但同时也面临技术瓶颈和生态建设的挑战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机会不仅存在于品牌整机市场,更蕴含在广阔产业链的“卖水人”中。那些在核心零部件(如芯片、光学显示、传感器)领域具备技术壁垒和客户优势的上市公司,有望持续受益于这波浪潮。 希望这份分析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如果你对产业链上某个具体的细分领域或公司有更深入的兴趣,我们可以继续探讨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